環衛科技網訊,隨著10月最后一天的到來,上市公司紛紛完成財務報告的披露工作,福龍馬、玉禾田、僑銀股份、勁旅環境、盈峰環境、啟迪環境六大A股上市環衛企業的2025年前三季度(1月—9月)業績至此全部揭曉(見下表)。

從表格數據來看,環衛公司的業績形勢并不樂觀。營收方面,增長最快的玉禾田漲幅不到8%;凈利方面,更是只有勁旅環境真正算得上正增長,啟迪環境虧損幅度收窄。
而影響環衛公司“增收難”“增利更難”的一個重要因素,就是應收賬款!
據統計,截至2025年9月30日,6家A股環衛上市公司應收賬款期末余額合計達到214.69億元,同期(即2025年前三季度)6家公司的總營收為260.29億元,應收賬款占營業收入比例達到驚人的82.5%。
反映到財務數據上,應收賬款直接影響了企業的當期利潤。
例如,盈峰環境10月30日發布公告,2025年1-9月,公司對各項資產合計計提減值準備約1.83億元,其中應收賬款壞賬準備達1.51億元,直接導致稅前利潤減少1.83億元。

勁旅環境則于10月31日發布公告表示,2025年1-9月各類資產減值準備合計計提1694.97萬元,其中應收賬款1757.39萬元,減少當期利潤總額1694.97萬元。

更為值得注意一點的,環衛企業中“長期應收賬款”的比例在進一步增加,這意味著企業需計提更高比例壞賬,進一步侵蝕利潤。
環衛上市公司作為行業佼佼者,他們面臨的應收賬款問題也是整個行業存在的共性問題。環衛服務具有強公共屬性,80%以上的項目來自政府購買服務或特許經營,而地方財政壓力是回款滯后的核心推手。近年來,地方財政收入持續收縮,部分縣域財政對環衛項目的支付能力下降,導致“合同約定按月結算,實際回款延遲1年”成為常態。
應收賬款高企除了直接吞噬企業利潤,更會影響企業現金流。眾所周知,環衛項目多為長期服務合同(通常3-5年),且采用 “先履約、后結算” 的付費模式,企業需提前墊付人工薪酬、設備折舊、燃油等剛性成本。遲遲拿不到回款,企業會面臨現金流斷裂的風險,深圳導致服務質量下滑,進而引發政府客戶更嚴格的驗收要求,進一步延遲回款,形成 “服務縮水→驗收延遲→回款更慢” 的惡性循環。
據悉,面對應收賬款問題,各大環衛公司都制定了專項催收計劃,成立催欠專班等。例如,玉禾田和僑銀推行了“項目責任制+預警機制”,設立專職催收小組,將回款進度與負責人績效強掛鉤。
另外,部分企業以質押環衛項目應收賬款的方式來融資貸款,通過金融工具緩解壓力。
但要想徹底解決應收賬款問題,單靠企業自身的努力是遠遠不夠的。它更需要甲方部門的重視和配合,需要高層出臺更強有力的措施!
官宣:環衛科技網是干啥的?
2024-07-17
中再生發起六省八地協同試點,打造再生資源“美團”“京東”!
3小時前
世界廁所日:無論世界如何改變,有一件事是不變的…
6小時前
